今年夏天,真是太热了!
最近,由于全球气候升温,家里没空调的法国人、英国人纷纷在夜晚走上街头,开启了举杯痛饮消暑降温的日子……
炎炎夏日,酒类饮品消费剧增,伴随而来的是酒瓶回收的巨大压力……这成为了全世界共通的难题。
而有这样一位泰国僧侣,他从1984年开始回收了150万个啤酒瓶子,带领徒弟花费三十余年,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瓶子寺庙”,名叫“百万瓶寺”,以一寺僧人之力,为当地环保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这座寺庙也成为了当地著名的设计景观,吸引人前去打卡。
究竟,和尚大师设计的这座庙是出于何种理念?现在这座寺庙,又有着如何前途光明的未来?
今天,日站君为大家一笔揭开。
一次源于“100个瓶子造墙”的活动
· 从一堵墙,到一座寺 ·
泰国东北部的四色菊府,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城市,作为水域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常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万游客。
几年之间,过多的游客虽然提升了地区的经济收入,然而也同时带来了无边无际的生活垃圾。
由于泰国气候炎热,饮品消费量巨大,废弃瓶子给当地环保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回收压力。
这个时候,当地的僧侣们站了出来。
1984年,由寺庙的住持Phra Khru Vivek Dharmajahn牵头,僧侣们准备在一块荒地上用瓶子造一堵墙,来唤起社会对玻璃瓶回收的关注。
让住持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活动“才刚开始,就结束了”!
仅仅几日,超过一堵墙用量数十倍的瓶子被运过来,让寺院的僧侣们瞠目结舌。由于数量太多,住持冒出了一个想法:墙都造了,我们干脆建一座寺庙吧!
这次“收集100个瓶子造一堵墙”的活动,成为了日后全世界最大的玻璃瓶寺庙建成的契机。
· 2年建成主体,30年继续扩建·
僧侣们的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民众和企业的全力支持。源源不断的瓶子经过清洗分类后,被运到现场。
靠着当地民众的群策群力,两年后,寺庙主体即告落成,让我们来看看成果。
可以说,这座建成的瓶子寺庙完全体现了建设者的整齐美学。错落有致一丝不苟,完美主义强迫症看后都得拍手叫好。
廊柱主体由棕色瓶子与混凝土组成,如果你仔细观察细节,会发现横栏的瓶子线条,形成了正反交错的设计,毫不草率。
除了立柱和连廊,整个地面也是由一个个瓶子铺设而成,如同马赛克地板一样,在阳光下交相辉映。
屋顶的绿色与黄色巧妙融合,瓶子像碧绿的短竹一样嵌在上方,非常好看。
来到佛堂大厅,厅内显得开阔而肃穆。而当你抬头看向佛像,会发现佛像周围的壁画、下方的坐台,都是由酒瓶盖组成的。
是的,为了充分回收利用废弃酒瓶,寺内的大部分壁画,以及佛像坐台,几乎都是通过瓶盖来设计加工而成。
他们甚至给一座卧佛用酒瓶做了一件衣服,真是太硬核了!
寺庙落成后,立刻成为了当地群众和外来旅客的打卡纪念地。在拜谒寺庙,拍下美图之外,游客们也了解到了僧人们为环保做出的努力。
于是僧侣们决定继续。他们不断收集废弃酒瓶,30多年的时间,在寺庙周围建造了20多个酒瓶建筑!
从舍利塔、到僧侣宿舍,甚至水塔,一应俱全!关于瓶子的设计,大师们真的玩到极致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不得不说,僧侣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真的令人佩服。
· 数十年的坚持,成为世界的奇迹 ·
时至今日,百万瓶寺的僧人们依然在回收废弃酒瓶,并将寺庙的规模继续扩大。截止2009年,超过150万个瓶子被回收利用。
在2015年,它被旅游网站When on Earth评选为全球十大可持续环保建筑之一!
未来百万瓶寺最终将扩大到什么样的规模,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由僧人们的双手创造出的奇迹已经不止于此。
这些泰国的僧侣们,为酒瓶回收环保,开辟出了新的道路。
由百万瓶寺衍生而出的环保发展
最近十几年中,对于酒瓶回收利用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内华达州的设计工作室“Realm of Design”,就在拉斯维加斯与酒商联合,使用酒瓶回收制成的建材,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啤酒瓶建材建筑。
他们把它称为“Morrow Royal Pavilion”。
从建筑主体到内部景观,所有的素材都是通过将酒瓶粉碎制成砖块或胶泥后建设而成。
比起使用普通材料,这座瓶子做成的会馆不仅节省了接近1倍的经费,质感也不输于高档石材。
而这两年,我们国家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研究也在逐渐展开。
前几天在广州,也有一群老师与同学们,在这个夏天展开了针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建筑设计探索。
由于近年气候变化剧烈,可持续领域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这次,广东省“技艺|重构”暑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使用环保材料,搭建了一个25平米的城市公共空间——“循环创想舍”。针对材料回收利用领域,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与应用。
由于空间地处大观湿地公园与亨美术馆旁,为了匹配周边环境需求,同时致敬本土艺术和传统文化,设计空间架构采用了主体“传统木构”配以循环再生材料的搭建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层次不同的木构空间,结合反射板,不同的角度将形成不同的光影变化,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通过增添微小的木构景观,整个空间实现了一步一景的视觉效果。在双层空间里,L形回廊用于展示与休息,中间的空间则可以用来进行小型演出、多媒体展示等活动。
当然,该空间承载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循环重构”。因此,如何与可持续发展形成关联,以何种形式重构?成为了材料选择和空间搭建中的一大课题。
老师关于侗家鼓楼的营造案例成为了同学们的突破口,根据鼓楼的营造结构与快速搭建的设计理念,同学们将空间进行了“可逆式搭建”设计,通过将每一个构件尽可能的模块化,实现快速构造。
未来,当这个空间的生命周期结束之后,就可以对原有的构造进行拆解复原。或者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灵活变化。
同时,在主体框架材料选择上,同学们主要选用了40%可回收阳光板,环保谷壳木以及FSC认证木材完成循环搭建。
在空间中央地板的选择上,则使用了保乐力加中国提供的马爹利回收空瓶制成的玻璃板材进行铺设。
对于砖块工艺的研发,日站君在文章里已经提到过,各大酒企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酒瓶回收的领域,保乐力加自然也不例外。
马爹利酒瓶回收再制的玻璃再生板材,有着非常巧妙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中间夹杂着一些烧制产生的气泡,并呈献出由玻璃碎片随机生成的纹路,让艺术观感得到了提升,晶莹通透,亮眼夺目。
很难想象,这竟然是酒瓶回收制成的产品!
出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保乐力加中国与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首度携手,助力研发并制作了回收玻璃瓶重制板材,同时也全力支持了此次广东省“技艺|重构”暑期学校汇报暨结营仪式的举办,助力更多青年探索可持续设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