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在南京住进普利兹克建筑奖大师的作品里
浏览量:2056
分享到
图片


驱车穿过整座城市,从森林公园的入口往里再开上 2、3 公里,当城市里的嘈杂声开始逐渐被头顶盘旋的鸟鸣代替,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身处城市边缘的老山。十多年前,“建筑与自然环境平衡”的实验就在南京四方艺术湖区播下了种子。这个春天,当我们再度探访时,山川浩大,深谷逶迤,20 栋出自国际大师之手的建筑组成群落,隐居在山间。4 月 10 日,南京四方酒店傲途格精选开业,在其邀请下,我们也难得做了几天山中隐士。


山中的艺术湖区


图片

寻找隐世的大师建筑


早在十几年前,南京四方艺术湖区就开始筹措。在 40 多公顷的林地里,20 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以“重建平衡——Balance-rebuilding”为主题,打造了 20 栋“性格各异”的建筑。
虽然隐于深山,但这些建筑的设计者都来头不小,其中有矶崎新、王澍等 4 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孟菲斯风格的创始人,也有各个国家当红的年轻建筑师。

图片

4 月 10 日,南京四方酒店傲途格精选开业,这些建筑成为酒店独特的一部分,让我们有机会入住其中,从内至外感受建筑设计的灵魂。行走在山间,穿过一丛丛树木寻找隐世的大师建筑,是这个春天恰逢时宜的一次体验。


隐世的大师建筑

图片

鸟瞰四方当代艺术湖区


在整个四方艺术湖区的建筑群里,有“山中美术馆”之称的四方当代美术馆是最声名远扬的一座,也是艺术探索之路的起点。


01 四方当代美术馆 Steven Holl
图片图片

在四方艺术湖区内,大部分建筑都下沉入山间,四方当代美术馆则高昂起头颅。它的设计师是美国当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他也被认可为现代建筑界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斯蒂文·霍尔将以色列最好的阳光板用作美术馆外墙,这种材料呈半透明状,即使整个建筑门窗较少,白天外面的自然光线也能反射进展厅内,且十分柔和。

图片

斯蒂文·霍尔的手稿

图片

从悬空的展厅到地面,斯蒂文·霍尔在中国水墨画中寻找设计灵感。他从安吉找来较大的毛竹,切开一半做混凝土模板,美术馆的围墙近看如同竹子搭成,伸手触摸却是混凝土的质感。无竹亦有竹,这个当地元素藏得非常妙,国画虚实结合的意境在建筑中完美呈现。

图片图片

整个庭院则采用了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的概念,墙壁虚虚实实,用来调整人的视野,在一位美国建筑师手中看到这样的设计巧思还是很令人惊叹的。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灵与景》

目前馆内正在展出瑞士艺术家米利亚姆·卡恩(Miriam Cahn)和秘鲁艺术家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ClaudiaMartínezGaray)的展览《灵与景》,他们通过油画、素描、水彩、装置、雕塑、影像、拼贴、壁画等形式展示了迄今为止的艺术生涯。
标题《灵与景》借鉴了《易经》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世界观:“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在充满灵气的山中,艺术家们重思“灵”与“景”的关系。


02 国际会议中心 矶崎新
图片图片

与四方当代美术馆高低相望的是出自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矶崎新之手的国际会议中心,在 2019 年,矶崎新斩获了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

图片图片图片

矶崎新将建筑主体嵌入山谷之中,减少了施工的工作量,以四两拨千斤之法放置着体量庞大的建筑体。与此同时,小草坡下的国际会议中心也离自然更近,沉入草丛树林间,矶崎新在此展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呼应。

图片图片

矶崎新的建筑风格通常是简洁、粗犷,但不显自大的。即使走进室内,这样的风格仍然一脉相承。


03 三合宅 王澍
图片图片

从美国建筑师到日本建筑师,再回到中国建筑师王澍,这位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在四方艺术湖区设计了一栋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三合宅。
与我们熟悉的四合院相比,三合宅似乎少了一“合”,王澍认为:“四合即是‘口’,中间有‘木’即为‘困’字,寓意不好。去掉一宅,即为‘闲’字。而缺掉的那一宅,朝向“东”,即为“紫气东来”之意。十分玄妙。”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王澍的作品通常很强调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这座三合宅的外形便是中式老房子的模样,人字形屋顶、大面积的方正的窗或门,组成“合”字的形状。一株老树穿透屋顶往上发展,建筑和自然在这里紧密相连。

图片图片

建筑侧面的镂空墙体,则借鉴了传统园林里的花窗形式。王澍用苏州生产的水磨青砖以及大青砖等作为建筑材料,让中国元素融入每一个细节之中。

图片图片图片

建筑内部成为竹元素的天下,窗前是竹帘,楼梯上有竹条,阳光穿过竹材在地板上投影着斑驳的微光,一切都安静隐逸。


04 酒店主楼 刘家琨
图片

包揽湖畔风光的是南京四方酒店傲途格精选的酒店主楼,这组建筑来自国内最当红的一线建筑师之一刘家琨,他采用“一分为二,化整为零”的策略,将公共空间隐匿于山洼,山脊部分的客房作小体量切分,使整个建筑群顺应地势,融入自然。

图片图片

刘家琨的设计注重人文意蕴,遵循低技术营造高品质空间的理念,他擅长用直接裸露的砖石材料打造出安静沉稳的效果。酒店主楼的材料采用黑、白、灰色的混凝土砌块,用普通水泥产品构筑当代的中国山水聚落。

图片图片▲ 酒店房间窗外的竹林和酒店的“吉祥物”羊驼图片

目前主楼内有 69 个房间,逐渐往下伸入山谷中,山风撩动竹影,理想的酒店体验正是住进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05 孟菲斯楼 Ettore Sottsass

图片图片图片

与前几座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设计的孟菲斯楼是山中最大胆跳脱的“游乐场”,埃托·索特萨斯是孟菲斯风格的创始人,他最擅长的就是用丰富的色彩凸显形状。

图片图片

在以孟菲斯设计风格命名的孟菲斯楼,鲜亮的色彩从楼外流淌进楼内,和大片的自然光线交相辉映。


06 舟泊 Matti SanaksenahoPirjo Sanaksenah
图片图片图片

芬兰著名的青年建筑师马蒂·沙那克塞那豪(Matti Sanaksenaho)和妻子皮若·沙那克塞那豪(Pirjo Sanaksenah)共同设计的“舟泊”紧邻湖边,采用青铜装饰使它看起来如同一艘泊岸的古船。

图片图片图片

事实上,舟泊更大的特色在于离建筑不远的湖心中央的确停泊着一艘木船,山风吹动湖面时,小船也同样泛起涟漪。

图片图片

舟泊室内的建筑材料大多取自当地,樱桃木作为表面装饰,电梯井、壁炉和屋顶露台则用石材修建。目前舟泊也在开放预订中,900 平米内有 8 间住房可供入住。


07 归隐 周恺
图片图片

名为“归隐”的建筑与舟泊相邻,进入这栋房子,需要走下楼梯才能抵达,也许这一必须的行为就是“归隐”的隐喻。

图片图片图片

设计师周恺是 2016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他一直坚持着“相融”的建筑观,他的作品往往十分尊重自然环境,也不会对其他建筑产生遮挡,而是强调建筑与周边有一个良好的相互关系,与环境相融合。

图片图片

周恺并不热衷于强调建筑的标志性,这栋建筑取名“归隐”,也正合其心意。


08 碉堡 张雷
图片图片图片

南京设计师张雷设计的碉堡在这一众建筑群中是极其特别的,它坐落在一个别致的山谷中,大量的树木掩映着这栋白房子,建筑本身的流线型装饰又只留出少量的窗口,这些都让它具有了“碉堡”的隐蔽性和私密性。

图片图片图片

从建筑的内部往外看,有一种窥视山野的奇特感,这些弧形窗口也让山中景色充满了国画的韵味。


09 睡莲 Mathias Klotz
图片图片图片

智利著名的青年建筑师马休斯·克劳(Mathias Klotz)在森林中“种”下一片睡莲,屋顶的种植园水池中散布着如睡莲一般的圆形石板,建筑师打造了一个微小的中国园林。

图片图片图片

池底还分布有有六个圆形天窗,形成了独特的采光效果,在“借光”这件事上,马休斯·克劳颇有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