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概览 ©朱雨蒙
项目位于北京延庆后黑龙庙村,村子是很普通的京郊的村子,最独特的风景是北边的海坨山和南边的官厅水库。场地位于村子北边,与海坨山中间因为还隔一些院子和田地,所以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 基地照片
2018年年初工作室有幸受邀与四位建筑师一起参与京郊一民宿的五个院子的设计,参加这样的集群设计,过程很有趣,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方式和思考角度。我们用抓阄的方式分配五个场地,各自根据现场的条件给出设计方案,从最终结果来看因增加空间的丰富性,所以对整个民宿运营还有是很有利的一件事情。
△ 项目外观 ©朱雨蒙
△ 原有建筑
原有建筑是80年代左右建的四开间的红砖房,从空间形式和人文价值来看没有保留的意义,所以决定拆除重建。
△ 概念模型
我们是从“看“这个行为出发来做这个设计的。我们把民宿理解成城市向农村回望的一个场所。我们期望人们站在天台可以越过后面的院子直接观赏到北面的海坨山,所以把房子北边的体量稍稍抬起遮挡后面的院子,在视觉上拉近人与山之间距离,同样的方式也用在南面的体量,所以得到了一个两端翘中间低的弧形屋面。我们在房子里加了五个庭院,希望人们能通过庭院看到天空,同时让光线进入到房间,形成向内的空间。我们在公共区域东面的红砖墙上开了一些不规律的小洞,让从这里过的村民能够通过这些小窗能看到里面城市来的客人们的一些活动,期望这两个群体在视线上有一些接触,相互了解各自的生活状态。
△ 航拍照片 ©朱雨蒙
△ 在屋顶看向海坨山 ©孙海霆
△ 入口 ©朱雨蒙
△ 航拍照片 ©朱雨蒙
建筑体量关系是从仰看海坨山而来,所以就取名“瞻院”。
△ 航拍照片 ©朱雨蒙
入口的位置还是跟原来院子一样在东南角。进大门后,用红砖做的一个镂空的影壁墙,这也是建筑的第一个庭院。
△ 入口处的影壁墙 ©孙海霆
△ 走廊 ©孙海霆
南边是一室一厅,客厅前面是一个带沙坑的庭院。
△ 庭院照片 ©孙海霆
△ 南卧室 ©朱雨蒙
建筑中间是一个公共的厨房和餐厅,三面墙都可以完全打开,连接于第三个大院子,通过大院子可以上到天台,观看到海坨山。
△ 大庭院 ©孙海霆
△ 上天台的楼梯 ©孙海霆
△ 餐厅和厨房 ©孙海霆
△ 餐厅 ©孙海霆
△ 大庭院 ©孙海霆
北边是二层楼,一层是一个带内庭院的卧室,二层的卧室前面也带一个庭院,通过北面的长条窗也可以看到海坨山。
△ 北客厅 ©朱雨蒙
△ 北卧室 ©朱雨蒙
△ 二楼卧室 ©朱雨蒙
△ 二楼卧室 ©朱雨蒙
基本上每个卧室都有一个状态完全不一样的庭院。
△ 入口处带沙坑的庭院 ©孙海霆
△ 中间大庭院 ©孙海霆
△ 二楼庭院 ©孙海霆
我们期望设计的空间能引发人们在其中产生一些身心愉悦的日常行为,例如周末几个家庭到这里,孩子们可以在沙坑里玩耍,母亲们在旁边客厅上的沙发上闲聊、抑或跑上天台静静地看会远处的海坨山、或者把餐厅的玻璃门全打开,在院子里跟朋友们热热闹闹地办一个生日派对,或者坐在庭院的椅上看一本很久都没来得及看完的书。
△ 设计图 绘图:齐玥
△ 建成照片 ©朱雨蒙
△ 设计图 绘图:齐玥
△ 建成照片 ©孙海霆
△ 设计图 绘图:齐玥
△ 建成照片 ©朱雨蒙
△ 航拍照片 ©朱雨蒙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