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从雅典卫城到武藏野艺术大学图书馆,“ 建筑漫游 ” 空间的当代表达
浏览量:1675
分享到

在国际式功能主义的浪潮中,人们强调效率优先,建筑中的交通空间往往表现为水平走廊或封闭的楼梯间等形式,忽视了以人在建筑中行走时的精神需求。

然而, 随着大家对空间认识的深化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人们渴望在建筑中行进时,可以获得多维度地感知与体验,与周围的空间产生一种交流与对话,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自由与放松。

在建筑设计中,最早在这一方面上做突破的,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游”理论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萨伏伊别墅。 其实,从历史上看,东西方的设计师很早就把这种“漫游路径”的精神运用到了设计当中。

西方:根据动态观赏条件进行布局的雅典卫城。按照雅典娜祭祀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进行设计,将卫城里的各个建筑物被布置在空间的关键位置上,使得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建筑景象。 在这里,设计师就已经注意到由于路径空间所引起人们在行进过程中的视点变化,从而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

东方: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最常提到的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就是“步移景异”。设计者通常会采用曲折的小路连接山水、林木、建筑小品等造园要素。以此形成多角度的园林观赏。

从希腊的雅典卫城到中国的古典园林,以人的运动去逐步感受建筑及其周围的场所精神,这种“路径漫游”的设计策略逐渐被柯布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提出“建筑漫游”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他认为空间是由人在时间中的运动产生的。空间不应从单一视点被静态地感知体验,而是必须通过建筑漫游时的多重视点来体验。通过不断的运动,从多个不同角度去观察和体验建筑。

“一个建筑,必须被通过,被游历,建筑的死与生,就取决于人在其中的运动,即路径——从外部环境到建筑内部,从水平联系到垂直交通。这是组织空间的关键,它决定了使用者如何体验空间与建筑。”

—— 柯布西耶

建筑漫游”理论为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满足使用者的功能要求的同时,也为带来的独特的精神体验。

“建筑漫游”理论也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一大批建筑师事务所的发展。

下面,跟随小编逐一解读“建筑漫游”理论在各类建筑师事务所中的运用与升华......

1

“自然山水式”漫游

杭州象山校区——王澍

王澍在设计杭州象山校区时,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山路的蜿蜒曲折,屋顶连绵的反宇曲线、屋顶下曲折的梯段,还有其中错综穿插的走道, 呈现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山居理想校园设计中特别注意了穿越山水、建筑的漫游环路紧贴建筑外墙设置曲折的连廊,在部分洞口与室内相连,实现室内外的路径联系。并且将连廊在宽度的设计上,提供了发生多种活动的可能性,提升了人们的漫游体验。

2

“整体式”漫游

岐阜媒体森林——伊东丰雄

在岐阜媒体森林的设计中,伊东丰雄透过家具的配置,打破了空间领域层级的限制。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二层近80*90米不设墙壁的开放式阅览区。 设计师为例获得 最大的通透性和开放性,将支撑结构弱化为直径仅为216mm 的极细钢柱,以形成书架围绕11个被称作为“Globe”的中心呈漩涡状设置,形成伊东所钟爱的漩涡式漫游空间 。(“Globe”主要指从顶部屋架上吊挂下来的用聚酯纺织物和无纺布粘合而成的巨型灯罩)整个屋顶木架构配合 Globe 的形状,呈现波浪起伏般的变化,给开架阅览区来了动态的空间感受。人们在这里阅读、聚会、交流、传递信息,形成流动漩涡中的驻足停留场所。 伊东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他40多年前心中所想的在整体式空间中如流水般漫游的流域和滞域空间。

3

“内循环”式漫游

台北艺术中心——库哈斯

库哈斯反复从人的活动方式及行为心理出发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创造出“漫步空间”。在台北艺术中心,首先根据功能需求,确定出几个规则的的几何体量。然后经过切割、挖掘等设计手法, 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条为没有买票的访客参观剧场的公共路径。它们围绕三个剧院设置,并串联起一般剧场中隐藏的基础结构及制作空间。这条公共的漫游路径赋予了建筑更强的公共性,不仅让观众更近距离地体验各种剧目的台下创作流程,而且 使它容纳了丰富的公共活动库哈斯就像一个摄像师,而建筑中的路径就像电影运镜,通过对路径序列的强调和精心组织,打造奇特的游走体验。

4

“公园式”漫游

劳力士学习中心——SANAA

这座建筑沿袭了 妹岛和世以往纯净,飘逸的风格特点,采用 漂亮的混凝土表面和流线型的有机结构,建筑 全部用弧形玻璃迎行空间围合以致建筑失去重量,显得 非常轻盈。设计最特别之处在于其内部设计的 单层流畅的“公园式”漫游空间。 室内空间通过平缓起伏的斜坡和缓升的平台取代了传统的楼梯,而每个不同功能分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分割,一个活动区自由流动向下一个区域。人们在 随意游走时可以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独处的空间,空间的功能不再由建筑师规定,而是由使用者定义。人们行走在 富有流动感的建筑空间中,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人与土地、山脉、光影的密切交流。

6

“地景式”漫游

日本横滨码头——FOA

FOA 设计的日本横滨码头,这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地面、屋顶、墙面——地面可以起坡弯曲成墙面,墙面也可以折叠延伸成顶棚,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多元复合的界面,为来自不同方向带着不同目的的人群提供了各自的路径。它们作为城市地面的延伸,连接起建筑每个不同标高上的表面。界面的连续所形成的漫游路径,突破了传统建筑水平“层”的限制,使建筑室内空间在三维方向呈现连续、模糊的整体表面化趋势。

7“迷宫式”漫游

武藏野艺术大学图书馆——藤本壮介事务所

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中,藤本壮介将无目的的漫游看作是图书馆空间体验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个建筑里,他将两条线性路径交织在一起, 时而连接,时而断裂,形成更为复杂不确定的路径组织秩序,从而为使用者带来漫游体验的可能,实现设计最初的空间构想。

首先,藤本设想了一个被连续的螺旋形的书架包围的路径空间,形成了这个图书馆的核心设计理念,即“图书的森林”。 然后,设计第二条线性路径,在螺旋形的墙体上打开巨大的洞口,供人们在墙体之间穿越,提高使用者的检索路径。 两种路径的叠加,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漫游选择性。同时,窗洞的有机叠加使得多重空间相互渗透,人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共时性体验。

通过以上的阅读,大家可以发现:人在建筑路径空间的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还要注重多维度感知与体验的设计,以及与周围空间互动。在一定程度上, “建筑漫游” 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人性化设计的表达。在满足人们在物质上的交通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在精神上 营 造了丰富而又有趣的空间体验 。